首頁    基地介紹     相關新聞     綠化苗木信息     工程鑒賞     聯繫我們     简体
   
苗木列表
       最新苗木品种
 

    苗木詳細信息


    

 

蝴蝶果

  形态特征: 常绿乔木,高达20m。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7-9片,革质,披针形,长10-15cm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20-30cm,花冠淡粉红色带黄白色或白色。荚果卵形或圆柱形,有种子1-4粒。种子椭圆形,红色,长1.5-2cm。花期6-8月,果熟期11-12月。
适应地区: 广东西南部、海南、广西南部以及越南和泰国
生长习性: 喜光,喜高温湿润气候,适应性颇强,耐寒,耐半荫,抗大气污染,抗风,不耐干旱。
繁殖培育: 人工驯化扦插繁殖
景观用途: 适合作行道树、园景树和庭荫树。

现状 稀有种。蝴蝶果是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经济林木。分布虽然较广,但因过度采伐,目前呈零星分布。

 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,高达30,胸径100厘米;树皮灰色至灰褐灰;嫩枝、花枝、果枝均具有星状毛。叶互生,常集生于小枝上部,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6-22厘米,宽2-6.5厘米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浅绿色,侧脉8-14对;叶柄长2-5厘米,两端稍膨大呈枕状,具两个小黑腺。圆锥状花序顶生,由众多的雄花和1-6朵雌花组成,雄花生于花序上部,雌花生于花序下部;雄花的萼片3-5,镊合状排列,雄蕊3-5,花药4室,侧内向纵裂,药隔不伸出,退休子房柱状,无毛;雌花的萼片5-8,覆瓦状排列,子房椭圆形,具短柄,2室,常1室退化,每室有1胚珠,花柱3深裂,每裂再2-3叉裂。果为核果状,由1室子房发育的呈斜卵圆形,由2室子房发育的则呈双球形,长3-4厘米,直径2-3厘米,基部急狭呈柄状,外果皮近壳质,密被灰黄色星状毛,内果皮骨质,果梗长8-20毫米;种子近球形,灰褐色,直径2.5厘米,胚乳黄色;子叶2,似蝴蝶状。

  地理分布 分布于云南南部麻栗坡、文山、富宁,广西西部田林、天峨、凌云、巴马、田阳、都安、马山至西南部册亨、兴义等县。生于海拔300-1070间的丘陵、低山中下部及山谷,在石灰岩石山上则限于下部,海拔高度多在150以下。

 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内年平均温19-22.4,极端最低温可达-3.3(贵州罗甸),年积温6400-7900;年降水量1100-1500毫米,干湿季明显,雨季4-6个月。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,多生长在石灰岩石山上,在沙壤土或轻粘土上都能生长;在石砾土和重粘土上则生长不良。蝴蝶果有一定的耐寒力,在极端最低温-3左右,尚能正常生长,而幼苗和幼树易受冻害。偏阳性树种,在向阳开旷的山坡中下部,枝叶繁茂,结实多,天然更新良好;在光照较弱的山间深谷,树干高生长快,分枝少,冠幅小,结实不多。在石灰岩石土上,伴生树种主要有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(Hance) Hemsl.、石山樟Cinnamomum saxitilis H.W.Li、山榄叶柿Diospyros siderophyllus Li、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e Cav.等。在土山地区伴生树种则有梭子果Eberhardtia aurata(Pierre ex Dubard )Lec.、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 Lour.等。

  保护价值 蝴蝶果为寡种属,我国仅此一种,是一种粮油兼用的经济树木。种子(干仁)含同率33-39%,蛋白质15-18%,淀粉21-40,糖分2.5-12%,精制过的油可供食用。木材材质轻软,易于加工,可作建筑等用材。树形美观,枝叶浓绿,是四旁和城镇绿化的好树种。

  保护措施 产地已建的自然保护区,应将本种列为保护对象。林业单位应采种育苗,推广种植。桂林、厦门等地已引种栽培。栽培要点 种了繁殖。种子寿命短,极易丧失发芽力,应随采随播。用点播法,覆土2-3厘米。播后10天开始发芽出土。1年生苗高40-50厘米,即可圃造林。定植后,每年夏秋注意抚育管理,并注意整枝修剪,促进林木生长。
 

     

 


版權所有©2008 香港環境保護總會 技術支援:獨孤工作室
Copyright @ 1997-2008 1000 Oaks Co.All Right Reserved